在云南东北部的乌蒙山区,1800-2200 米的黄金海拔带间,76% 的森林覆盖率孕育出一片生态净土,富硒土壤与高原立体气候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出被誉为 “中国乌天麻之乡” 的昭通瑰宝 —— 昭通天麻。从昔日深山里的 “宫廷贡品”,到如今撑起十数万农户增收致富的 “黄金产业”,昭通天麻正以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持续扩大的产业规模,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昭通天麻的种植历史,是一部与自然共生、与科技同行的进化史。曾经,当地农户种植天麻全凭 “土办法”,种源直接采自野外,菌种自行培育,不仅产量低且不稳定,1 亩地最多收获 1000 多斤天麻,还伴随着极高的种植风险。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村民姜庆坤对此深有体会,前些年因天麻产量上不去,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留下妻儿守着山间的薄田。“那时候种天麻就是碰运气,遇到菌种不行,一年的辛苦就全白费了。” 姜庆坤的话,道出了曾经昭通天麻种植户的普遍困境。

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昭通市下定决心从源头抓起,构建全国最完整的乌天麻种质资源体系。如今,昭通已保存 163 份全国天麻种源,在彝良、永善、镇雄、大关四县建立起 7000 亩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区,完善的监控预警、气象土壤检测设备时刻守护着天麻的 “基因宝库”。不仅如此,昭通还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云南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种质收集与良种繁育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昭乌麻 1 号”“滇乌麻 1 号”“滇乌麻 2 号” 等优质天麻品种相继选育成功,天麻 “两菌” 自给率从 2023 年的 25% 飙升至如今的 80% 以上,彻底改变了过去 “无菌不种麻” 的被动局面。

昭通学院更是为天麻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天麻与真菌共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昭通学院成立天麻产业学院,形成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截至目前,学院已发表天麻相关学术论文近 90 篇,申请专利 45 项,其中 6 项专利实现成果转化,与国内外 10 多家科研院所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我们围绕天麻做了一系列系统性研究,从天麻与两菌的共生机制,到有效成分转化积累机理,再到产品开发,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突破。” 昭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鸿高表示,学院还针对天麻种植、加工、产品研发等产业环节开设特色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基地实习、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昭通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天麻专业人才。

科技赋能让昭通天麻种植迎来了 “丰收季”。现在的姜庆坤早已回到家乡,依靠科学种植技术,他的天麻亩产达到 3500 多斤,1 亩地能卖 10 多万元,家里种的 10 多亩天麻,一年毛收入就有 100 多万元。“现在种天麻心里有底了,用的是选育好的良种和标准化菌种,不仅产量高,品质还好,收购商抢着要。” 看着自家烘干房里堆积如山的天麻,姜庆坤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如今,像姜庆坤这样依靠天麻实现增收致富的农户在昭通还有很多,全市天麻种植已辐射 7 个县(区)41 个乡镇 92 个行政村,带动 2.78 万户 12.22 万人直接种植,其中三类对象 0.61 万户 2.56 万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间接带动 15 万人从事天麻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天麻产业已成为昭通乡村振兴的 “主力军”。

在夯实种植基础的同时,昭通市也在不断扩大天麻产业规模,推动产业从 “小散弱” 向 “集约化、标准化” 转型。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菌种需求,昭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 4 家 “两菌” 标准化生产企业,年产 “两菌” 1200 万瓶(袋)。云南森浩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家以天麻伴生菌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年生产 “两菌” 能力达 190 万瓶,公司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 “乌天麻” 菌种,每亩可为农户增收 4000 元以上,产品已销往全国所有适合种植天麻的地区,2024 年产值超 1000 万元。“我们的菌种不仅质量稳定,还会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帮助他们种出好天麻。” 公司生产部经理龙通鸿介绍道。

种植规模的扩大也带动了初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昭通市按照新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推进天麻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天麻净制、切制、干燥、分级、包装、仓储等产地加工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多个天麻初加工基地,配备专业的烘干设备和分拣生产线,有效解决了天麻采收后难以保存、品质下降的问题,延长了天麻的保质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昭通还依托天麻及中药材产业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天麻从种子(苗)、种植、采收、加工、仓储、物流到销售的全过程可追溯,让每一斤天麻都有 “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天麻的种植基地、加工流程等信息,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截至 2024 年,昭通天麻种植面积已达 11.57 万亩,占全国天麻种植面积的 18.37%、云南省的 89.91%,鲜天麻产量 5.82 万吨,有机认证面积达 10 万亩,综合产值达 93.91 亿元。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 “金字招牌”,昭通市在做大做强天麻产业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品牌培育。“昭通天麻” 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南 “十大云药” 等称号,2025 年品牌价值评估达 82.79 亿元,跻身地理标志品牌全国 42 强。为规范品牌使用,昭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审核企业用标资质,目前已有 23 家企业获得 “昭通天麻” 证明商标使用权,用标企业产值总和达 3.164 亿元。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作为昭通以天麻为名片引进的第一家深加工企业,通过 “天麻精粹 + 道地药材” 的创新工艺,成功研制出天麻醒脑胶囊,将天麻的附加值提高 10 倍,2024 年公司产值近 3 亿元,产品销售网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沿海城市的销量逐年攀升。“以天麻为原材料的药品在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公司总经理陈关祥说。

展望未来,昭通市制定了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计划到 2025 年天麻种植面积稳定在 10 万亩,2026 年达到 11 万亩,2027 年突破 12 万亩;品牌价值方面,2026 年力争进入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第 35 位,2027 年冲刺前 30 位,品牌价值突破 120 亿元。在乌蒙山区的这片热土上,昭通天麻正以蓬勃的生机,扎根沃土、向阳生长,用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和持续扩大的产业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这颗 “高原明珠” 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通讯员:曹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