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资纷纷出手 深圳高新投首批对接多家公司

2021-11-19 20:27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摘要】 银保监会正抓紧制定险资专项产品具体方案 加大权益投资力度进度权威人士近日透露,银保监会正抓紧制定险资专项产品具体方案,以明确险资参

银保监会正抓紧制定险资专项产品具体方案 加大权益投资力度进度

权威人士近日透露,银保监会正抓紧制定险资专项产品具体方案,以明确险资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相关规则。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了解到,不少险企已着手准备对相关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根据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以及股东财务实力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能采用设立非标投资产品的方式,锁定期为2-3年。

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来临 有公司一次性拿到3只基金批文

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两个多月后,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也拿到“准生证”。

据记者了解,23日,约9家基金公司已经接到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的通知,有基金公司已经拿到批文,也有基金公司表示目前获批还只是口头通知。本次获批产品数量预计在12只。

相比首批14家养老目标基金管理人每家只拿到1个批文,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管理人获批只数不一,多数基金公司是拿到1只基金的批文,但有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同时拿到3只养老目标基金批文,也有北京一家公司拿到两只养老目标基金批文。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中不乏2050目标日期型基金。

多地政策支持 千亿元资金有望增援上市民企

目前,深圳市、北京市、江门市等多地出台政策,为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专家预计资金有望达数千亿元。

据悉,深圳市政府近日已安排数百亿元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相关人员日前表示,区政府依照“市场化原则为主、坚持一企一策”的要求,对遇到困难的重点企业提供支持帮扶,包括帮助海淀区股票质押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化解风险;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民营上市公司困难时期给予更多的实质性资金融通支持;区属国资和东兴证券发起设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已完成募资,通过受让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的股权,帮助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等。

地方国资纷纷出手 深圳高新投首批对接多家公司

今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债务违约更趋频繁。在此背景下,深圳成立专项小组,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方面入手,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深圳国资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驰援上市公司的行动又有新进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独家获悉,首批资金已经发放,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拿到援助资金。

知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获得驰援的上市公司由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圳市高新投保证担保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高新投”)与深圳市中小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中小担”)负责具体对接,其中深圳高新投负责对接的第一批公司包括铁汉生态、英唐智控、华鹏飞、万润科技、雷曼光电等多家。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亦从英唐智控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现场获悉,该公司已与高新投相关人士完成对接,驰援资金预计在11月左右到位。此外,从近日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的表态来看,包括和而泰、翰宇药业、中装建设等公司积极对接深圳国资平台,并已商讨细节。

远不止深圳,北京、东莞、顺德等多地国资,也已经或即将采取具体措施驰援上市公司,纾解流动性危机。监管部门也密集发声予以支持,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

恒大连续4个月“抄底”嘉凯城 增持逾3亿元称看好其后市

10月23日,嘉凯城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凯隆置业再度增持公司股份。2018年7月17日至10月23日,凯隆置业已累计增持嘉凯城约541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总耗资约3.15亿元,成交均价6.49元/股。增持后,凯隆置业已持有嘉凯城55.78%股份。

根据增持计划,凯隆置业在未来12个月内拟继续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的金额不低于1亿元(含1亿元,不含此前已增持股份的成交金额)。

据悉,2018年7月17日至10月17日期间,凯隆置业已累计增持公司36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其中7月17日至8月8日期间,增持1%,成交均价5.10元/股;10月9日至10月17日增持1%,成交均价5.88/股。算上最近一次的增持,合计成交均价5.82元/股。

对于增持原因,凯隆置业方面称,是基于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认可及未来持续稳健发展的信心。

多家千亿规模级房企收缩战线 “裁营销增设计”缩减开支好过冬

去年底,房地产行业上演的是千亿元量级或者想晋级千亿元阵营房企的“抢人”大战,对规模的极度渴求,让这个行业的员工流动率一度达到35%以上;4个多月前,剧情开始反转,部分千亿元量级房企悄然启动了人事架构调整计划。

大型房企停止招聘、精简营销团队、减少土地投资拓展部人员的裁员消息不绝于耳。碧桂园、万科、富力、新城控股等房企均被传出缩编调整人员,准备抵御楼市寒冬来临的消息。

近日,新城控股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并没有大裁员,只是针对前期投资拓展部门的人员进行分流,规模不大。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收缩,从原来的扩张转为过冬。在这种市场局势下,土地投资拓展以稳健为主,所以对这一条线人员进行分流。

“今年8月份到明年,市场小低谷的行情已成定局。千亿元量级销售规模的房企一线营销人员率先感受到了这一波变化,今年6月份有些企业就启动了人员调整计划。”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不过,即使在收缩期,房企也不是一味裁员。目前来看,开发商的人员调整总体原则是“减营销增设计”,“精总部,强一线”。

责任编辑: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