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首次明确救助公约及相关条款的具体适用

2021-11-19 21:29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王婧)中国最高人民法院7日公开开庭审理“加百利”轮海难救助合同纠纷再审案,副院长贺荣大法官担任审判长,并当庭宣判。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明确救助公约及相关国内法条款的具体适用。

  该案主要案情为,(希腊)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所属希腊籍“加百利(ArchangelosGabriel)”油轮于2011年8月12日在中国琼州海峡中水道附近搁浅,该轮当时船上船员26人并载有卡宾达原油54580吨,可能发生事故,严重威胁人命、财产和海洋环境安全。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以下简称南海救助局)接受投资公司委托对该轮进行救助。最终该轮成功脱险。之后双方就救助费的给付产生纠纷,南海救助局于2012年8月30日向广州海事法院起诉,案经该院一审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后,南海救助局不服该案二审判决,于2015年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015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以南海救助局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为由,裁定提审该案。

  记者旁听本案庭审发现,各方当事人争议主要集中于法律适用问题。

  合议庭认为,投资公司与南海救助局明确约定,无论救助是否成功,投资公司均应支付报酬,且以救助船舶每马力小时和人工投入等作为计算报酬的标准。该案所涉救助合同并非《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的“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合同,而属雇佣救助合同。在救助公约和海商法均允许当事人对救助报酬的确定另行约定,而又对雇佣救助合同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该案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据此,投资公司应向南海救助局支付救助报酬6592913.58元及其利息。

  司法界人士表示,本案对于规范全国法院正确审理同类案件、维护公平合理的海上经济秩序、倡导和鼓励海上救助,保护海上人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起到有力的指引作用。

  另有专家指出,本案判决也为国际司法界处理同类案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对于不断增强中国对国际海事规则的话语权,努力提高中国海事审判的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意义。这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有利于服务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完)

责任编辑:互联网

最近更新

房地产业进入整合时代市场格局将面临 受台风“尼伯特”影响宁德沿海将有中
北京新房1月“量价齐跌”业界预计低迷 链家368亿估值谁接盘首付贷被叫停陷金
跨境电商新税制堵漏洞海淘化妆品价格 南京江北一楼盘竟还在公然办理“首付
投资客买商务公寓不一定非得找“管家 贵州首个县域“全光网城市”建成
南京两楼盘昨领预售证开发商底气足涨 二线城市纷纷出手调控楼市“金九银十
限购令下的廊坊“四小虎”:燕郊大厂 武汉出台新规严查捂盘惜售哄抬房价不
北京全面排查“首付贷”项目下架人员 潘建伟的“开学第一课”:借孙悟空两
保障房审计追踪:数百亿专项资金躺在 房地产税具体操作难度大分析称出台仍
江苏开展房地产中介专项整治严查10种 我国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
首度进军珠三角华夏幸福广东江门打造 营改增红利五月起陆续释放二手房交易
鹤壁聆海御园小区交房两年难办“证”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增速微降
商住房告别“一涨均涨”专家提醒投资 济南东部房价上涨拆迁户并非上涨决定
新疆去库存去产能成效初显房地产开发 换房,中介费不是个小问题
广东颁发不动产权证书突破100万份 学区房没房产证子女无法入学开发商百
洪磊回应美首次以人权问题为由制裁金 签好的买房合同“住宅”咋变“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