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宝宝健康,你做好准备了吗?

2024-04-19 16:02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婴儿”,是脆弱的代名词。遥想往昔,婴儿能安然度过百日,已然是难得的幸运。自脱离母体的庇护后,每一瞬间,宝宝都可能遭到各种病原体的威胁——他们可能因剪断脐带的剪刀感染破伤风,可能被咳嗽的发烧者传染天花,或因饮用了不干净的水染上脊髓灰质炎。

这些疾病,曾让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束手无策,无法防范。直至19世纪现代医学的曙光初现,人类终于揭开了病原体的神秘面纱,研制出了疫苗,为新生儿们筑起了人生中第一道坚固防线。

引入外援,构建免疫防线

接种过疫苗的人,应该会对疫苗的原理有所认知。疫苗将病原体的无害形式“送入”人体,训练免疫系统学会识别与应对。当真正的病毒或病菌来袭时,免疫系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迅速且精准地消灭这些病原体,从而保卫人体健康。

自20世纪初起,全球各国便开始了免疫规划,旨在为儿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通过系统性的免疫接种来抵御各种主要传染病。

中国自1978年起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经过数十载的不懈努力,儿童疫苗接种率已持续保持在高水平,诸如脊髓灰质炎、白喉等曾经严重威胁儿童生命与健康的传染病,现已得到有效控制。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免疫规划日益完善,疫苗种类不断丰富。根据2021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的规定,儿童在2周岁前需接种约20剂次疫苗。而新生儿从出生到18月龄,是疫苗接种的“高峰期”,几乎每隔一个月就需要接种一次。

免疫规划,进步而不止步

免疫防线日益坚固,新的需求也随之浮现。

一方面,接种疫苗本身便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对家长来说,最大的“挑战”便是看着针头扎进宝宝的手脚中,随后哭声便会爆发。更何况,带着年龄尚小的宝宝接种疫苗,还需应对种种繁琐,如出门的准备、排队等待的焦虑,以及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担忧……

另一方面,疫苗的普及也让大众对一些“古老”疾病的认知逐渐淡化,然而,这些疾病从未真正离我们远去。多国报告指出,曾一度得到控制的百日咳,近年来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再次成为威胁宝宝健康的隐患。

许多人可能认为,接种了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百白破疫苗,便可高枕无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百日咳是一种普遍易感的疾病,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还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的免疫力,都无法产生终生保护。随着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免疫的逐渐减弱,百日咳易感人群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婴儿,特别是那些尚未建立起充分保护屏障的宝宝而言,百日咳的威胁更是不容忽视。一旦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感染此病,宝宝的处境将变得尤为危险。数据显示,1岁以下婴儿占据百日咳报告病例的半数以上,在重症患儿中,64%的婴儿年龄小于3月龄。

及时接种,助力好苗发展

“宝护”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是疫苗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此背景下,联合疫苗应运而生,使“一苗防多病”成为可能。通过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接种效率,在减少宝宝承受打针疼痛的同时,也有效维持或提升了疫苗的保护效果。

广为人知的“百白破”便是一种经典的三联疫苗。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四联、五联、六联疫苗相继问世,它们能够预防的疾病范围也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扩展到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等,从而显著提升了预防接种的及时性和保护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联合疫苗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需要确保疫苗中各抗原组分间的相容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如混合后是否能确保各抗原的保护效力与分别接种原相应疫苗相当;同时还要有效解决一些潜在问题,如抗原间竞争、表达抑制、非活性成分对疫苗的影响等。从某种角度来看,疫苗的联合程度越高,对宝宝免疫屏障的构建就越高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传染病应对能力。“

此外,针对婴幼儿的疫苗接种,剂量也至关重要。疫苗的注射剂量越高,痛感往往也会更强烈,根据国际最佳实践,婴幼儿采用0.5mL的疫苗接种剂量,在避免高剂量注射带来的痛感的同时,也能降低无菌性脓肿形成、肌肉挛缩及血管收缩损伤的风险。

近期,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再次提醒我们,除了关注疫苗的保护效率和接种体验,还需准确把握接种时机,尽早、及时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才能有效保护宝宝免受百日咳的威胁。

儿童疫苗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科技与疾病之间的较量。正如那些曾陪伴许多人成长的“糖丸”,如今已有了新的替代方案,作为保护孩子们健康的疫苗也在持续进化,朝着更加有效、高效的目标迈进,正如人们努力追求的那样。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